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14:34 点击次数:59
近日,韩国媒体《Newdaily》报道称,中国存储器半导体企业可能在两年内实现第五代高带宽存储器(HBM3E)的量产。报道指出,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,中国加速自主存储技术研发,并成功实现了DDR5量产。在中国国内AI投资热潮的推动下,存储需求快速增长,韩国媒体预测中国或将对韩国在全球存储领域的领先地位构成挑战。
具体来看,报道中提到,中国某头部存储厂商有望在2027年量产HBM3E;同时,长鑫存储已采用15纳米制程开始生产最新一代DRAM DDR5。这一系列动态让韩国存储产业感受到一定压力。
不过,事实真的如此吗?国产HBM和DDR5是否已具备威胁、SK海力士的实力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无论从技术水平、产品成熟度还是市场份额来看,三星和SK海力士仍稳居全球存储半导体市场主导地位。
从最新进展来看,国际主流标准制定机构JEDEC刚刚发布了HBM4标准。作为HBM3的升级版,HBM4在带宽、能效及容量等方面均实现了进一步提升。而在HBM4领域,三星、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巨头早已展开布局:
SK海力士已宣布将在2024年下半年量产HBM4 12Hi产品,且HBM4测试良率已提升至70%,高于行业预期。SK海力士目前是英伟达主要的HBM供应商,并已向其交付HBM3E 12Hi及HBM4样品。三星电子紧随其后,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供应HBM3E 12Hi,2025年下半年批量生产HBM4芯片。美光科技相对进度稍慢,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HBM4量产。根据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的表态,美光HBM4产品在带宽上将比HBM3E提升60%以上。
综合三大巨头的布局情况,当前HBM3E已经在规模量产,HBM4则将在2025年进入大规模应用。而国产厂商,即便顺利推进,HBM3E也至少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,且在HBM4方面尚无明确研发节点。换言之,国产在HBM领域整体落后全球领先水平2-3年以上。韩国媒体所谓“中国威胁论”,更像是一种夸大的“捧杀”策略。
在DRAM领域,国产厂商虽然取得突破,例如长鑫存储采用15nm制程量产DDR5,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代差。三星已进入10nm级第六代(1c)DRAM研发阶段,SK海力士也已量产第六代(1b)DRAM。工艺节点上,国产厂商仍落后至少一代以上。
从市场份额来看,全球存储市场仍然由“三巨头”高度垄断。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市场份额为:
SK海力士:36%三星电子:34%美光科技:25%
三者合计占据全球DRAM市场约95%的份额。而在高端的HBM市场,SK海力士市占率高达70%,三星约20%,其余由美光及其他厂商瓜分。国产厂商在全球高端市场的存在感仍然有限。
总体来看,虽然国产存储产业在快速进步,但要真正缩小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,仍需时间与技术积累。韩国媒体渲染“威胁论”,更多是出于产业竞争下的焦虑,而非现实的市场变局。
未来,国产厂商唯有在技术创新、量产能力、市场开拓上持续突破,方能真正站上全球竞争舞台。